張岳崧(1173—1842年),字子俊,瓊州府定安縣高林里(今海南省定安縣永豐鄉(xiāng)高林村)人。幼時聰慧好讀書,七八歲時,與孩童游釣,書不釋手,常常“旁及史傳諸書”“述古人事娓娓動聽”。嘉慶九年(1804年)31歲的張岳崧廣東鄉(xiāng)試中舉,5年后殿試一甲探花及第,傳臚唱名時,嘉慶皇帝特諭“何地無才”。
張岳崧是海南科舉史上的唯一探花郎,為官數(shù)十載,政績平實通達:選賢任能、賑濟救災、治理水患、修史撰志,晚年顯績?yōu)閰f(xié)助林則徐在雷州、瓊州禁煙。然而,家境的貧寒致使張岳崧18歲時便開始設帳授徒,赴京會試時坐館自給生活,41歲丁憂居家及候闕復官時先后講席于廣東瓊臺、肇慶、粵秀三大官立書院,50歲任翰林院編修,教習庶吉士??梢哉f“為官”與“育人”貫穿張岳崧的一生,勸士勉學和育人薦賢也是張岳崧最重要的實績與貢獻。
嘉慶十八年(1813年),張岳崧在服喪守制時受族人所托,重修族譜,守喪期滿后回京候選,為族譜題序時撰寫了《家訓十則》,其要義為:“略舉十事,原本五常,既用自箴,亦以共勉”,十則內(nèi)容分別為“官箴、民則、勸孝、勸慈、勸友、勸恭、夫道、婦職、擇友、集益”,體現(xiàn)了張岳崧從為官之本到居家之訓的教育理念。
《家訓十則》的核心要義
正心修身、教化育人和經(jīng)世報國是張岳崧撰寫家訓的核心要義。張岳崧自幼熟讀儒家經(jīng)典,受儒家思想的影響,率先垂范修身正己,立志“勵循良以報國恩,建勛名而光族黨”,修身、耀祖和報國融合于張岳崧成長成才的歷程中。在《家訓十則·官箴》中,張岳崧強調(diào):“讀圣賢書,任國家事,一命亦堪濟物,大官豈以庇身?既教養(yǎng)之恩受諸朝典,況忠愛之義得自性生。”在張岳崧的認知中“讀圣賢書、任國家事”是一個人的最高標準,然而“達則兼濟天下”經(jīng)世為官的目的,即便“一命亦堪濟物”,不以官職庇身,重要的是尋源教養(yǎng)之恩和忠愛之義,前者來自朝儀圣典,后者來自個體修為,將正心修身、教化育人和經(jīng)世報國的思想熔鑄于家庭教育實踐中。
受儒家思想影響,原本“五常”即以仁、義、禮、智、信作為修身齊家的行為準則?!拔宄!闭Z出《尚書·泰誓下》:“狎辱五?!保追f達疏云:“五常即五典,謂父義、母慈、兄友、弟恭、子孝?!笔聦嵣稀拔宄!眮碜匀寮业奈鍌愃枷?,據(jù)《孟子·滕文公章句上》載:“圣人有憂之,使契為司徒,教以人倫:父子有親,君臣有義,夫婦有別,長幼有序,朋友有信?!蓖醭洹墩摵狻柨住吩u議:“五常之道,仁、義、禮、智、信也。”至董仲舒則將仁、義、禮、智、信的“五常之道”作為處理君臣、父子、夫妻、上下尊卑關系的基本法則,也是維持社會穩(wěn)定和人際關系和諧的行為準則。張岳崧自幼以儒家經(jīng)書啟蒙,在瓊山私塾時將《尚書》《易》《詩》《禮》等數(shù)部儒家經(jīng)典作為研讀重點,在粵秀書院讀書時遍覽經(jīng)、史、子、集各類書籍,最終張岳崧成長為儒學名士。因此,以“五常”為核心的儒家倫理思想是張岳崧《家訓十則》的指導思想,體現(xiàn)于“十事”教誡規(guī)勸的言辭中,目的是教化子孫明晰為官大義、為民要則、治家精髓、夫婦之道、擇友要義和言行規(guī)范,諄諄教誨、循循善誘引領子孫后代的綿延與成長。
(責任編輯:朱珂寧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