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期閱讀者:
李競春,省水電院工程設(shè)計一院水工設(shè)計師。作為一名青年員工,他勇于承擔,積極探索。擔任過水庫、引調(diào)水、河道治理等各類項目負責人,在行業(yè)和省級BIM應用大賽中多次獲獎,以實際行動彰顯了新時代水利青年的精神風貌和擔當精神。
作者介紹:
李大釗是中國共產(chǎn)主義運動的先驅(qū),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,杰出的無產(chǎn)階級革命家,中國共產(chǎn)黨的主要創(chuàng)始人之一。李大釗1889年10月出生于河北省樂亭縣。1913年東渡日本,就讀于東京早稻田大學,開始接觸社會主義思想和馬克思主義學說。1916年回國后,他積極投身新文化運動,宣傳民主、科學精神,抨擊舊禮教、舊道德,向封建頑固勢力展開猛烈斗爭。1927年4月,在反動軍閥的白色恐怖中,李大釗同志在北京被捕入獄。他受盡各種嚴刑拷問,始終堅貞不屈、大義凜然,慘遭反動軍閥殺害,犧牲時年僅38歲。
(摘抄截取部分習總書記在李大釗同志誕辰120周年座談會上的講話)
團團薦書:
《青春》是李大釗于1916年在《新青年》雜志上發(fā)表的文章。在文章中,李大釗明確指出,中華是否能回春再造,衰老的民族是否能變成青春的民族,關(guān)鍵在于青年是否自覺。青年首先要沖破網(wǎng)羅、去除陳腐,保持青春的精神。其次,超越世俗、平庸、虛偽的生活,義無反顧,發(fā)憤圖強,這是青年們唯一的責任。這篇文章在當時對青年一代有著很大的教育和鼓舞作用,他那飽含愛國激情的語言,對祖國再造、恢復青春的熱望,影響著很多人。直到今天,仍然有著愛國主義的啟迪作用。
(責任編輯:朱珂寧)